很多人都知道牙周炎症可以引起口臭,却不知道约有一半的口臭源于舌苔,过厚过腻的舌苔上可能覆盖数以百万计的细菌,会散发出异味,如果舌背表面还存在纵横交错的裂沟或裂纹,就更要引起注意了。 如果说口腔是个微型生化工厂,那么舌背就是这个工厂的核心车间。舌背表面有各种各样小的突起,我们称之为舌乳头,它们让我们感知各种味道,享受各类美食。但同时舌背就变得凹凸不平,极易滞留食物残渣,加上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残屑,成了细菌的“安乐窝”。当舌背表面角化上皮剥落更新延迟,与食物残渣、唾液、白细胞、细菌等混杂在一起,就形成了舌苔。较厚的舌苔中不仅含有各种垃圾,还隐匿了许多对健康有害的各类细菌、病毒和毒素,这些物质可直接引起各类口腔炎症,也是口臭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外的许多学者都呼吁将“刷舌”作为日常口腔保健方法之一,其产品也形成了一定规模。我们建议人们有选择性地使用这一方法,并遵循口腔医师的意见。许多研究证实,科学而有效地清洁舌背可以使口腔中的臭味降低36%-50%,甚至有学者认为降低程度可高达75%。也许很多人对“刷舌”这一词语很陌生,实际上,在非洲、南美洲、印度等地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了类似于清洁舌背的工具。据文献记载,15世纪时,人们开始清洁舌部,但这仅仅是那些有钱有闲阶层的举动。后来用于遮掩体味的香水大行其道,刷舌渐渐销声匿迹,直到近代社会,“刷舌”才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受到了口腔科医师的重视,也渐渐被广大群众所认识。
刷舌并非人人有效
现在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刷舌治百病”,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观点。科学而有效地清洁舌背确实可以治愈相当一部分人的口臭,但口臭成因复杂,此法并非人人有效。当然,在去除了舌背上过量有害细菌之后,也可以降低口腔内其他炎症感染的几率。
祖国医学认为,舌苔由胃气所生,从舌苔的颜色可辨病之寒热;从舌苔的厚薄可辨病之深浅;从舌苔的变化可辨病之转化。当存在某些系统性疾病而导致舌背表面角化上皮延迟剥落形成异常舌苔时,还是应该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掌握刷牙要领 轻松刷掉口臭
1、目前清洁舌背的工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带状或勺状的器械,有些顶部还会有锯齿状的结构,用来刮舌背;另一种是类似牙刷的刷状工具,其刷毛结构可以有效清洁舌背。一般认为,刷舌较刮舌更为有效,可能是因为刷毛更容易深入乳头的间隙清除细菌和残屑。
2、对着镜子操作,将舌头尽量伸出来,可以看到靠近舌根的部位微微隆起来像小山一样,这里就是放置工具的合适位置。太靠后容易引起恶心反应,太靠前则不能达到清洁的目的。
3、刷舌时将洁舌器由后向前施加一定压力缓慢移动,然后洗净污垢,再重复操作即可。
4、刷舌力度不可过大,一般人的刷舌次数以小于30次为宜,过于频繁的舌部清洁可导致微出血。特殊情况的人具体刷舌次数可以不同,但需向牙科医师咨询。
5、一般来说,可以在每天刷完牙后清洁舌背,但如果有些人对牙膏中的薄荷香味敏感,容易引起恶心反应时,可以在刷牙前刷舌。